通用航空企業在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6/26 9:25:49
作者:【作者】于一、呂人力
發達國家通用航空起步早、規模大、應用廣,通過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政企結合等方式,已經建立起了體系完整、制度健全、裝備充足、人員專業、模式多樣、機制成熟的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笆濉币詠?,我國各級政府開始重視航空應急救援工作,開展了航空應急救援的制度和能力建設,編制了相關規劃,組織了一系列演練。2018年應急管理部組建后,大力推進航空應急救援工作,通過加強總體謀劃、探索融合保障、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示范引領4方面工作,引領航空應急體系積極向好發展。本文梳理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發展情況,介紹國內通用航空企業在應急救援中發揮的作用,并提出構建我國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議。
近年來,通用航空在各類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爆炸、車禍等事故災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中均有應用。2018年以來,如表1所示,國內通用航空作業中應急救援作業量持續增加,參與企業快速增長,模式路徑不斷創新。到2020年,全行業通用航空應急救援作業量達到近3萬小時,參與企業達到99家,是“十三五”初期的3倍多。
對于航空應急救援的定義,目前學界尚無統一的描述。在大眾的認識中,多認為是各種緊急突發事件發生后,發揮航空器快速、靈活、高效等特點,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過程。本文認為,航空應急救援應覆蓋應急管理前、中、后全過程,包括預防與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恢復與重建等階段,由政策與制度設計、指揮調度體制機制、航空器及應急裝備、專業航空應急人才共同構成的一個完整體系。在這一體系中,通用航空發揮的作用和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偵查巡邏搜救指揮類包括在森林草原火災高發季開展的空中巡查、在地質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針對災情的空中巡查、空中拍照和傷員的搜尋救援等,對城市交通的空中監測、巡查,重大交通事故發生后的空中救援指揮、大型群體疫情防治中的空中監測和空中喊話等。這類作業對航空器的機動靈活性要求較高,對航程、商載等性能指標要求不高,因此使用航空器以輕小型、中型和輕小型無人機為主,一般無需配備機上救援人員。人員物資運送類作業廣泛應用于各類災后航空救援救護任務中,包括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爆炸、車禍等事故災害,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戰爭、恐怖襲擊等公共安全事件。根據運送的人員性質,總體分為運入救援人員和運出傷員2大類。這類作業對航空器的航程、商載、性能均有一定的要求,主要使用中型醫療型直升機、中大型或大型直升機、醫療轉運型固定翼飛機甚至大型25部客機。減災滅災類作業,主要是在災害發生后對災害源本身的滅除工作,包括森林、城市以及?;返纫l的火災、爆炸發生后的空中滅火,草原鼠害、水體污染等生態環境事件發生后的藥劑噴灑等。這些作業多使用專業型飛機或直升機,要求駕駛員具有充足的特情經驗,后艙操作人員技術過硬并能夠與駕駛員形成良好的協同配合。新興科技應用。除了上述傳統通用航空作業外,近年來,隨著無人機產品日益完善、性能不斷提升,其在偵查監測、投彈滅火、通信中繼、物資運送等作業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既有對傳統通用航空作業的替代,也創造出很多新的場景。未來,隨著以eVTOL為主要特征的UAM航空器產品成熟,無人機有望成為航空應急救援中的主力。近年來,通用航空企業頻繁參與各類應急救援作業,涌現了一批應用案例,開展了許多有益探索,探索了不少運營模式,也遇到了一些突出問題。下文選擇大型專業應急航空器設計制造、航空護林、抗疫物資運送、醫療救護和無人機消防等領域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我國幅員遼闊、江河湖海眾多,需要大載量、長航程、水陸兩用的專用航空器,滿足多種應急需求。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簡稱:AG600飛機)是為滿足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迫切需要,由航空工業通飛研發的全球在研最大水陸兩棲飛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AG600飛機接到森林滅火指令后,火場附近沒有可用水源的情況下,可以在陸上機場向水箱注水,然后飛往火場投水,并根據滅火作業任務需要,采用多種滅火作業模式。處置重特大火災時,即可利用AG600飛機載水量大的優勢迅速壓制火頭、截斷火線、降低燃燒強度、減緩火災蔓延速度,使地面撲救人員能快速靠近火線進行撲救。也可與現役輕型固定翼飛機及大中型直升機高效協同,采用指揮機統一指揮,按先快后慢順序進入火場投水滅火;為保障作業安全,在同一火場區域保持300m高度差,相同高度前后間隔1500m安全距離實施多機種協調滅火作業;火場附近有水源地的情況下,AG600飛機可直接從著火區附近的河流、湖泊汲水滅火。如需要異地支援滅火,可利用速度快、航程長優勢,快速轉場抵達火災發生區域進行滅火作業。AG600飛機納入水上救援體系后,能彌補中遠海沒有航空救援裝備的短板,并協同現役救援直升機,與救援船舶形成近、中、遠海立體化救援網絡。AG600飛機水上救援模式主要有著水救援和空投救援兩種。接到救援指令后,立即攜帶必要的救援設備,飛往指定水域,進行盤旋搜索,目視并利用機載搜索探測設備,搜索相關水域,確定遇險人員方位、坐標,發現遇險人員,并向上級機關報告當地水域和遇險人員情況;在天氣和水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飛機直接降落水面,著水救援,利用機載機動救生艇等救生設備,靠近遇險人員,將其直接救助上機,進行必要的緊急處置。如因水面風浪過大,超出飛機水面起降能力,則低空或超低空向遇險人員投送救生設備、藥品、食物和水,增加獲救的機會,并采取其它措施實施救助。航空護林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撲救森林火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為航空護林作業的典型代表,山東通用航空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通航”)2007年開展運營,目前擁有Ka32、AW119、BELL407/429、AS350等專業護林航空器共24架,具備CCAR-43部、61部、91部、145部和135部運行資質。“十三五”以來,山東通航努力夯實航空應急救援作業能力,近年來,山東通航以主力身份完成了四川涼山、青島小珠山、云南麗江、廣東佛山、湖南寧鄉等數十場山火的救援工作,具有豐富的森林火災應急救援經驗,累計完成各類搶險救災飛行2000余小時。2020年4月23日,青島市小珠山西麓發生山林火情,由山東通航托管運營的兩架KA—32直升機剛剛結束支援煙臺森林火災撲救,回到青島駐地即再次起飛逆行火場。與此同時,山東通航立即指派駐山東省護林站的KA—32機組轉場青島參與火災撲救。從接到撲救任務到滅火結束,山東通航機組累計飛行34架次、85小時42分,灑水354桶約1770噸,對控制撲滅森林火災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山東通航執行護林任務過程中,也遇到操作缺少規范、人員經驗不足等問題。就噴灑技術而言,由于受風向風速、地形高程、火頭形狀等因素的影響,又要考慮安全因素,使得噴灑高度和位置不是非常準確,架次間銜接不太連貫,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航化滅火效果。地面保障方面,雖然航行管制員、氣象觀測員、油料員等航行地面保障人員,經過了民航崗位培訓,持有上崗執照,但是經驗不足,處理復雜情況的能力有限。為此,受山東省航空護林站委托,山東通航承擔了《KA-32直升機防滅火操作規程》編制工作。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匯通航”)擁有CCAR-135部、CCAR-91部、CCAR-145部、CCAR-61部等民航運行資質及意大利萊奧納多直升機維修授權資質,以直升機醫療救援為核心業務,愿景是通過與全國院前急救單位及醫院的全面合作,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立體化的直升機航空醫療救援網絡。為此,主要開展了3方面工作:一是自身救護能力建設。由于目前市場上還不存在能夠提供全國性直升機醫療救護服務能力的運營企業,金匯通航首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到2019年,上海金匯通航員工2000人以上,飛行人員190多人,運控機務247人,運行醫療救援直升機約65架。盡管這一規模仍不足以支撐全國范圍的常態化醫療救援運行,但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直升機醫療救護公司,業務覆蓋全國24個省級行政區域。二是廣泛的地方合作。金匯通航采用與各省醫療衛生相關單位或大型企業合作模式,到2018年已在全國設立28家省級分公司、直升機救援基地63個,已聯合全國900余家120急救中心和合作醫院,初步形成全國化的空中救援網絡和成熟的空中救援運行系統。三是保險合作創新產品。為解決快速擴張所需的資金,金匯通航與人保財險合作,推出直升機空中救援系列保險產品,并由人保財險一次性向金匯通航支付數十億元預付款。在這樣的業務體系中,金匯通航逐步形成了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以通航公司作為能力保證,以地方合作獲取利潤,以保險產品獲得增值收益,以金融市場實現融資支持。金匯通航救援救護業務開展以來,在傷員轉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內蒙、甘肅等地域遼闊省份和江西、貴州等地面交通不便的省份,挽救了數百名病患生命。但在運營中,金匯通航主要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方式獲取主要收入,以覆蓋運營成本。作為航空救護的先行者,金匯通航也成為了保險合作的探索者,既無頂層規劃,也無可借鑒案例。而當主要合作保險機構出現變動時,會對通航企業造成較大的影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民航局的統一部署下全行業累計有141家通航和無人機企業、983架通用航空器參加抗疫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份,湖北省作為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區域,繼續各類醫療物資。以青島直升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新疆開元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通航企業不畏艱險,按時完成防疫物資運輸保障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根據應急管理部的統一部署,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米-171直升機3個機組參加武漢疫情備勤任務,由3名平均飛行時長5000小時以上的退役軍人特級飛行員,主動承擔起武漢執行備勤機長任務,共執行飛行任務49架次63.4小時,運送疫情防控物資32.8噸。
疫情爆發時,新疆開元有1架MI-8T直升機正在湖北十堰機場開展作業。2月3日,新疆開元通航接到求助,海外華人華僑組織捐贈的一批物資近日要運回國內,并分別定點捐贈給武漢黃石和荊州的12家醫院,由于地面運輸不暢,急需直升機實現快速運輸。接到求助后,新疆開元通航立刻制定執行方案。2月15日傍晚,該批物資從阿姆斯特丹經停浦東機場后抵達南陽機場,2月16日晨新疆開元MI-8T直升機從十堰機場起飛,到南陽機場落地后裝載物資,首先飛抵荊州沙市機場臨時起降點投放物資,然后飛往仙桃機場投放物資,于中午時分返回武漢天河機場后,又裝載民航湖北監管局支援十堰機場的九箱物資后再次起飛完成轉運任務。本次運輸耗時7小時,運送物資包括醫用口罩5箱2500只、防護服44箱4400套、護目鏡5箱500件、醫用手套2000雙、EMCO(人工肺)1套、額溫槍5件,以及民航湖北監管局支援十堰機場的9箱物資共計56件,共計1030公斤。2家企業長期開展護林作業,與應急管理部門聯系密切。由于疫情爆發突然、來勢洶洶,2家企業均是在接到任務后迅速響應,不怕危險、不計報酬,充分體現了通航企業沖鋒在前、勇于擔當的精神。但在運行中,也發生了遇到困難不知道該找誰協調、野外作業通訊保障不暢以及由于對新冠疫情防控不明帶來的心理恐懼等問題。根據各類航空應急作業的特點,結合相關企業實踐經驗,我們對建設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國家層面的航空應急救援頂層規劃,明確統一指揮的人物鏈條,劃分各方在應急救援作業中的角色和職責,形成體系化的應急預案,提出可持續的運行機制,測算所需的人財物資源。各省也應編制本省份的航空應急救援規劃,對本省內的相關航空救援資源、主體、實施、保障予以明確。二是促進產業協同。面向我國地理地貌負責和自然災害多發的特點,以需求為導向,按照應用場景研發適合中國航空應急救援的航空器,逐步構建覆蓋無人機、直升機、大型固定翼飛機的應急航空研發制造體系。三是形成標準體系。對各類不同救援的應急預案、航空應急裝備設備、航空應急專業人員等,有國家主管部門牽頭,編制相應的國家標準;對作業標準、操作規程等,由行業龍頭企業或協會牽頭,結合實踐探索、運行經驗、國際經驗,編制各類航空應急作業的標準規范,以提高效率、減少損失。由此,形成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的標準規范體系。四是探索推廣模式。根據不同災害類型特點,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情況和地理地貌特點,探索差異化的救援路徑,逐步形成平戰結合、政企互補、多方協作的可持續、可推廣模式,向全國推廣。
來源: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通航系
下一條:2021年第十屆中國航空醫療救援國際會議 (CAMRIC)在上海成功召開